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天津博物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夯实业务基础,将中华典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自今年4月馆藏古籍文献保护项目启动以来,馆图书资料部积极开展普查整理、分类定级、抢救性修复、预防性保护、展览展示、数字化采集等多项措施,不断探索古籍文献保护工作新模式,积极推动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天津博物馆藏书众多,各类文献资源丰富,除了珍贵的古籍典藏外,还有大量的天津地方史文献、珍贵的革命文献和民国时期旧期刊等重要历史文献近4万册,它们是天博“家底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馆藏的一大特色。由于这些文献产生时代的机制纸生产工艺导致纸张普遍酸化严重,因此相比古代书籍更不易保存。如何做好纸质类文献、文件、图纸的管理和保护,乃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馆领导高度重视,通过调剂配置了10台恒温恒湿储藏柜,极大地改善了部分民国时期文献的保管条件。在文物保护技术部、行政管理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8月1日,图书资料部集中力量把库房里破损严重的老旧柜子去除,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除尘清理、分类编排后,重新放置到恒温恒湿储藏柜中。该设备具有极强的控温、控湿能力,它能使柜内温湿度恒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且防潮、防霉、防虫,是当前保存古籍和历史文献资料较为安全稳妥的专业用品。随着珍贵文献搬进“新家”,图书资料库房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作为新时代的天博人,将进一步加强馆藏历代古籍文献的科学保护和管理,在保护与传承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